蘋果iPhone與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目標看來都很類似:要在手機上提供豐富的網際網路經驗;但兩家公司背後的理念全是南轅北轍。
這個重大差異在本週二Google釋出Android開放原始碼軟體後看得最明顯,但更明顯的或許是在昨天結束前,外部程式人員貢獻的5個Android修正程式已經被接受了。
「這是個很小的開始,但知道程式碼公布不過4.5小時後,我們就接受了開放手機聯盟之外的人所貢獻的修正碼,我就知道當初採開放原始碼是正確的作法了。」Google開放原始碼小組的Jeff Bailey在部落格中表示。
開放原始碼專案的成員往往很自豪外部協助的重要性,不僅只是修正碼的部分,還有詳細的bug report,以及各種開發人員版本的回饋意見等。且以Linux貢獻者這麼多,其實已經沒有所謂的「外部」開發者可言。
蘋果當然跟開放原始碼也扯得上一點關係,比如Mac與iPhone中所使用的Safari瀏覽器便是以開放原始碼Webkit計畫為基礎打造的。Google也選擇同樣的技術來打造PC平台所使用的Chrome瀏覽器,最終也會用在Android上。
但這多半是異數,蘋果的iPhone可說是封閉中的封閉。
以蘋果的應用商店來說(App Store),雖然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基本上就是一座封閉的花園,跟Google那種採使用者自主、完全免費的Android Market作法完全不同。Google在推出Android之前就先釋出Android軟體開發工具(SDK),鼓勵程式人員撰寫手機應用;蘋果則是很晚才釋出 SDK,且也直到最近才取消保密協定,允許開發人員公開分享程式秘技。最明顯的是,第一支Android手機,也就是HTC建造的T-Mobile G1,還配有USB除錯模式可讓程式人員一窺內部運作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