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ited 13 states (5.77%)
Create your own visited map of The World or Triposo world travel guide for Android
2008-11-29
做事的尺度
2008-11-25
防偽強、通關快 晶片護照來了
外交部長歐鴻鍊昨天宣布,外交部將於十二月廿九日起發行晶片護照,舊版護照仍可繼續使用至失效日止,但民眾可選擇提前申換晶片護照。另考量景氣因素,明年底前民眾申辦晶片護照不漲價,依舊是一千二百元。
外交部昨天展示新版晶片護照,從外觀上看,新舊版護照沒有太大差異,只有在封面加印晶片護照的標誌。翻開底頁會發現植入一枚非接觸式晶片。這枚小小晶片,裡面存有護照資料及持照人照片影像,資料一經寫入即無法更改,晶片護照並加設防寫保護機制,可大幅提升防偽功能。
新護照內頁全面改版,不但頁數從原本的四十八頁增為五十二頁,圖案也全部更新,以台灣南北景點地標及風土民情為主題,包括台北一○一大樓、台灣寬尾鳳蝶,及高鐵等圖案在內。
另外,查驗機只需幾秒鐘就能判讀護照資料,可加快通關速度。不過因目前大多數國家機場尚未建置晶片護照查驗設備,較難縮短通關時間。我移民署已編列預算,將自九十九年開始設置晶片護照的查驗設備。
晶片護照由中央印製廠製作,其實是多國技術結合,包括晶片是由法國開發,但是在德國生產,再由其他國家包裝加工等,最後由中央印製廠整合,所以成本較舊版護照高。
外交部核定晶片護照的規費為新台幣一千六百元,但考量當前景氣,外交部決定自晶片護照發行日起至九十八年底為宣導期,在此期間申辦晶片護照仍舊維持一千二百元。宣導期結束後再視情況調整規費。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長羅由中指出,中華民國是第六十個使用晶片護照的國家,由於晶片護照防偽功能較強,可提高中華民國護照在國際間的公信力。且歐美國家給予他國免簽證待遇,先決條件是發行晶片護照,台灣全面換發晶片護照後,將有利於爭取歐美國家的免簽證待遇。2008-11-16
2008亞洲職棒大賽觀後感
雖然只拿下第二,不過有些地方還是值得稱許。像是三場預賽,都是用本土投手先發,而且都還能把比賽控制在一定局面。打擊上,教練信任選手,不採用觸擊而以正常揮擊的方式積極搶攻,結果看來也還不錯,證明一個好的教練除了能夠整合戰力,以現有人手做出最大戰力的調度外,還要能相信選手,選手才能展現實力,而不是懼怕對手,一昧的被對方的節奏帶著走。像這次比賽,很多選手都有傑出表現,首推緊急登板的林岳平,沒想到動了心臟大手術能夠那麼快復出,還能全力投球,在關鍵比賽展現大將之風,看來恢復很好,WBC也有機會徵召他;曾翊誠場場出賽,都盡到Setup man的職責,完全守成,防禦率是完美的零,是可以信賴的後援戰力;劉芙豪強打表現,帶傷上陣還擊出三支全壘打,加上先前總冠軍戰在外野回傳的精采表現,還有抗壓性也很不錯,國際賽也可以試著徵召看看;潘威倫雖然一人吞兩敗,不過他的投球明顯看得出對於高層級的聯盟也能壓制,果然是中職看板強投。
西武雖然預賽輸給韓國,但是還是依照原先計畫,將湧井秀章保留到決賽使用,萬一西武沒能進決賽,這樣的調度一定會被痛批,不過渡邊久信相信選手,雖然少了洋將助陣,也少了幾位受傷的主力球員,還是可以按照步調打球,不會因為戰況不利就慌了手腳。選手的臨場反應也很棒,像是決賽九局下石井義人看到安打球落在兩個野手間,野手認定跑者只能上三壘,沒有積極趨前,然後游擊手站位不明確,沒有做好轉傳準備與觀察跑者,石井繞過了三壘,完全不考慮的直衝本壘,一方面是有可趁之機,二來是認為不容易擊垮潘威倫,以上等的跑壘概念贏球。像國際賽這種短期決賽,適時的戰術加上積極的跑壘,能給予對方極大壓力,這方面臺灣可以多學習。還有打者的細膩程度,被三振率偏高,這也可能導致戰術執行效果差,間接讓人覺得沒戰術的攻擊力還比有戰術好。這次比賽算是很精采,臺灣不只能參加亞洲職棒大賽,也是有機會奪冠的。
2008-11-08
「芝麻」晶片 5秒下載高畫質電影
台大昨日舉辦卓越研究成果發表會,電子工程學研究所副教授李致毅發表「超高速無線通訊系統晶片」最新研究成果。李致毅指出,透過此晶片建構的高速無線網路,好萊塢影星湯姆克魯斯在電影《關鍵報告》中,用雙手透過觸控螢幕上網翻閱資料的情節,就可成真。
領先全球 功率最低、傳速最快
研究團隊利用六十GHz頻帶的高頻寬(手機使用頻帶為一.八GHz)、以九十奈米製程,成功把傳統毫米波通訊模組整合在僅芝麻大小的晶片上,最高傳輸速率達五十GB/S(每秒五百億位元),對高畫質電視一.五GB/S影音標準所須的傳輸速率而言,可說是牛刀小試。
利用此晶片,一部容量達數的GB高畫質電影,僅五秒就可下載,傳輸速率達WiFi的一百倍,三.五G手機的三百五十倍。李致毅表示,研究團隊最大的突破在於大幅減少功率消耗以及電路複雜度,使晶片面積縮減到約十分之一。同時突破與天線整合技術,讓製造成本可控制在一美元左右,較傳統組合式通訊模組成本達數十美元,擁有極大市場優勢。
可望三年內量產 開啟新里程碑
李致毅預估,此晶片可望三年內量產上市,屆時電腦、電視、音響和攝錄放影機等各種家庭視聽及電腦設備,內建超高速無線通訊系統晶片以後,糾結纏繞的訊號線可全部拔掉,輕鬆享受數位家庭的影音娛樂;也可應用在手機、數位相機和掌上遊戲機等產品,無論走到那裡,都可透過無線傳輸從「資訊販賣機」快速下載或傳送各種影音檔案。
研究團隊粗估,此晶片量產後,每年市場需求約廿二億個晶片,產值超過四百億美元(每片售價以廿美元估算)。聯發科技副總經理陸國宏指出,此一系統晶片是超高速無線通訊技術的新里程碑,只要儲存硬碟的傳輸速率可以搭配,市場榮景可期。
===================================================================
如果此晶片量產後,的確會讓短距離無線通訊的產品有重大革命,不過有適當的Baseband和後端處理平臺也一樣重要。畢竟系統廠不完全只考慮效能,發展性與相容性也需要評估。
2008-11-05
工研院展示軟性顯示器研發成果
由於軟性顯示器的核心技術目前全球皆屬萌芽期,工研院在軟性FPD研發策略為「先簡化再軟化」,進行玻璃基板製程簡化及上板彩色濾光片 (color filter)塑膠化,保留現階段玻璃製程優勢,並大幅降低顯示器重量或厚度達30%~70%以上。工研院展出的研發成果包括可提供消費者全新購物新樂趣的軟性電子標籤,以及行動生活新應用產品──2.4吋手持式顯示器、4.1吋反射式膽固醇液晶顯示器(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3.5吋複合型液晶顯示器等20項新世代顯示器、材料、設備、製程及系統等技術及未來應用概念。
工研院顯示中心主任程章林表示,當台灣顯示器產業達到兆元產值後,卻仍需面對低毛利追隨者的產業宿命,為此工研院投入開發新世代的軟性顯示器、自給率高的生產設備、關鍵材料及建立布局完整的智財權、專利版圖,好協助台灣顯示器產業打一場高規格的硬仗。由於輕、薄、短、小、不怕摔及柔軟、易於攜帶的顯示器將會是未來隨身育樂生活主流。
程章林認為:「軟性顯示器初期以電子書(e-book)、Smart Card、電子標籤、電子廣告看板、單色手機、手機次面板為發展項目,且需兼具省電、可彎曲特性,2010年後在軟性主動矩陣式液晶顯示器(Active Matrix Liquid Crystal Display,AMLCD)陸續導入市場後,將有大幅成長的機會,達到相當的規模與成熟的軟性FPD應用產品。」
工研院展出的軟性顯示器研發成果,包括能提供消費者全新購物新樂趣的軟性電子標籤,可透過電腦無線傳輸數十至數百種即時商品價格、食品成份、熱量及即時促銷訊息至軟性電子標籤,讓消費者選購商品時,馬上掌握最新商品及特惠訊息,充分享受購物樂趣。主要應用膠囊包覆液晶,形成高反射率及高解析度,可單色清楚顯示數字,未來與噴墨或印刷技術結合,可發展成全彩色標籤,塑膠化的面板耐衝擊、碰撞及彎曲,未來還可以應用在兒童安全玩具上。
此外由於在戶外使用行動電話、PDA、i-Pod等設備,螢幕常常變得暗淡不清,非常令人困擾,工研院研發了2.4吋手持式顯示器,運用半穿半反及多區域配向技術,有高反射品質,即使在戶外使用各類行動通訊用品或手提電腦,在陽光照射下依舊清晰可見。
而以發展明日電子紙(e -paper)或電子書(e-book)的4.1吋反射式膽固醇液晶顯示器,以薄薄一片的塑膠面板取代紙本,可即時下載報紙或書本資訊供閱讀。反射式膽固醇液晶顯示器是一種具有高亮度、省電、有記憶性、廣視角、不閃爍等優點的新型顯示器,工研院以噴墨技術將紅綠藍三種液晶噴印在畫素中,以單層彩色化取代傳統多層彩色,厚度較傳統減少60%以上,適合在數位行動時代,做為電子書或手持式個人電腦的面板。
工研院的研發成果還包括超輕薄的攜帶式行動產品面板──3.5吋複合型液晶顯示器(Hybrid LCD),首度結合塑膠與玻璃兩種材質,將上板彩色濾光片進行塑膠化,具有輕、薄、耐壓特點,可將顯示器模組厚度減低35%,重量減輕36%,可克服玻璃基板的易碎缺點,也是軟性顯示器的先驅技術。
=======================================================================
ITRI實在是個奇妙的組織,有公家機關的感覺,又有民間企業的考量。引進許多新產品、新技術,但是檯面下無法推廣的比例遠高於做出成績的部分。以之前合作過的經驗來看,有時會遇到ITRI的人員,從外國取得某種技術的授權,然後再外包給學校摸索開發,卻沒有先為此技術的開發時程定下明確目標,讓人覺得成功了算運氣好,否則就當沒這回事,這種氣氛很難讓團隊進步。從以前就聽過了不少ITRI發表的研究與資料,不過蠻多東西都是在初期就被中止,不然就是技轉不順利。有興趣的可以搜尋一下相關新聞,也可以想想為何應該扮演業界開創者的角色,卻常常在研究與產品開發無法有突出表現。
2008-10-30
葉綠素有機電池 餓了還可以吃下肚
一顆1號電池埋在土裡,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廢棄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非常大。虎尾科技大學教授廖重賓和研究生楊秉晃、陳俊郎研發環保有機電池,材料都取自大自然,例如從榕樹葉、甚至路邊野草所萃取的葉綠素製成有機電解質,製成一顆3號大小的電池電壓可達1.5 V,電流達150mA以上,可以連續聽兩天的mp3,4顆電池可以點亮LED燈維持9天以上。這項發明獲得2008年台北國際發明競賽的金牌獎,也申請國內外專利。
廖重賓說,很多小學生做過蘋果發電的實驗,就是利用有機質發電的原理,但電流都太低。他研發的葉綠素純有機電池是目前全球最大電流的有機電池,電能是日本「水電池」的一倍。而且用到沒電時,沾水10秒鐘就可回復電力重複使用。不只沾水就可充電,連茶、可樂、咖啡、果汁等只要是水溶液都可以,甚至野外緊急求生,沒有水,尿尿也能生電。
廖重賓說,一般電池含有劇毒的化學物質,容易破壞環境生態,必須作適當的回收處理;他研發的電池內填物是有機、可生物分解的葉綠素聚合物,即使隨意拋棄,也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虎尾科大育成中心主任謝龍昌表示,這顆有機電池的環保度勝過太陽能電池,也因為環保、原料成本低廉、外型大小變化彈性大,更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新發明,有朝一日可能改變全球未來的能源發展,預料可取代全球30 %以上的乾電池。
=========================================================================
這對環保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說不定以後看到手機後面掛著一顆青菜之類的東西,電池的重點在於攜帶的方便性,所以有機電池的外型與大小必須控制在一個範圍內,才能與現在的行動電子產品結合,萬一要使用NB卻還要帶著一籃青菜預備或是一個比包包還大的有機電池,那麼使用性就不高了。因為家用電器產品直接使用交流電就好了。有機電池也可以將研發重點鎖定在快速供電與恢復電力的速度,這樣子才有助於使用上的即時性,在野外求生或是緊急狀況時派上用場。
2008-10-23
Android與 iPhone:南轅北轍的開發理念
蘋果iPhone與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的目標看來都很類似:要在手機上提供豐富的網際網路經驗;但兩家公司背後的理念全是南轅北轍。
這個重大差異在本週二Google釋出Android開放原始碼軟體後看得最明顯,但更明顯的或許是在昨天結束前,外部程式人員貢獻的5個Android修正程式已經被接受了。
「這是個很小的開始,但知道程式碼公布不過4.5小時後,我們就接受了開放手機聯盟之外的人所貢獻的修正碼,我就知道當初採開放原始碼是正確的作法了。」Google開放原始碼小組的Jeff Bailey在部落格中表示。
開放原始碼專案的成員往往很自豪外部協助的重要性,不僅只是修正碼的部分,還有詳細的bug report,以及各種開發人員版本的回饋意見等。且以Linux貢獻者這麼多,其實已經沒有所謂的「外部」開發者可言。
蘋果當然跟開放原始碼也扯得上一點關係,比如Mac與iPhone中所使用的Safari瀏覽器便是以開放原始碼Webkit計畫為基礎打造的。Google也選擇同樣的技術來打造PC平台所使用的Chrome瀏覽器,最終也會用在Android上。
但這多半是異數,蘋果的iPhone可說是封閉中的封閉。
以蘋果的應用商店來說(App Store),雖然經營得有聲有色,但基本上就是一座封閉的花園,跟Google那種採使用者自主、完全免費的Android Market作法完全不同。Google在推出Android之前就先釋出Android軟體開發工具(SDK),鼓勵程式人員撰寫手機應用;蘋果則是很晚才釋出 SDK,且也直到最近才取消保密協定,允許開發人員公開分享程式秘技。最明顯的是,第一支Android手機,也就是HTC建造的T-Mobile G1,還配有USB除錯模式可讓程式人員一窺內部運作狀態。
2008-10-22
Android的原始碼真的開放了
Google宣布Android開原碼手機作業系統不到一年,如今真的開始與外界分享開放原始碼。
Android開原碼計畫(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網站推出,上有計畫表、功能描述、工作人員職務分工、如何參與,以及Android原始碼本身。
Google有一組程式設計師負責打造軟體,另一組專業服務人馬協助支援生產Android手機的製造商。如今隨著T-Mobile的G1手機上市,Google希望號召更多外部人士共襄盛舉。
Google行動平台事業群經理Rich Miner說:「我們的計畫是推動一個更有活力的開原碼社群。」
開原碼軟體因為可供任何人自由使用、修改和再傳佈,所以成為付費專屬軟體的勁敵。很少有公司單靠開原碼軟體而生意興隆的,但卻能以此為推動其他計畫的強大工具。因此,IBM、甲骨文、蘋果等公司都資助開原碼計畫,Android計畫也可歸於此類。
開放手機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的四大成員,也就是宏達電(HTC)、摩托羅拉、LG電子和三星,以及另一會員Wind River Systems,都預期Android將進駐各式各樣的消費電子裝置,例如機上盒和車用運算系統。
不過,隨著Android成為開原碼軟體,也將開放其他製造商使用。Wind River說,日本的 Kyocera就正在設計一款Android手機。
Miner說:「每年市場賣出十億支手機,但仍欠缺一種好的、高度連結的行動作業系統。」他指出,推出Android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並打破Windows Mobile、諾基亞Symbian等作業系統掌控手機軟體平台的局面。
儘管起初是在Google內部開發出來的,但Miner堅稱,Android是貨真價實的開原碼計畫。他說:「打造Android的用意,就是要開放原始碼。」包括架構(architecture)、程式碼裡的說明,以及程式碼的結構等。
「我們決定,1.0不必以開原碼形態發布...我們把1.0打造成同級產品中最棒的,支援人力充足、經過周延的工程設計。交出成果後,我們認為現在是開始利用開原碼優點的時候了。」
Android的程式碼由Android開原碼計畫管理,任何人想加入都必須簽署一份「貢獻者授權協議」(Contributor's License Agreement)。Google說,這項計畫是獨立於Google之外的。
Android的原始碼內含1,100萬行程式碼,其中約860萬行是開原碼。其基礎是精簡版的Linux核心,可與手機硬體溝通,而且Android支 援多重的手機處理器。Android內含一個稱為Dalvik的虛擬機器軟體層,用來執行Java應用程式。目前已內建許多可在Dalvik上執行的程 式,包括撥打電話、使用線上地圖、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管理通訊錄的軟體。
為避免更大的彈性產生混亂,Google表示將提供相容性測試組合包,以確保各種版本的Android仍保持相容。(唐慧文/譯)
2008-10-18
集低功耗、低成本、超輕薄等優點於一身的電子紙,從發明之初便廣受各方看好,且可望成為與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鼎足而立的第三大顯示技術。然而,喊出取代實體紙張口號的電子紙,除了應用成長空間充滿想像之外,更具備改寫人類文明史的可觀潛力。
技術漸成熟 電子紙應用蓬勃發展
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將原本應用在化學分析上的電泳原理(Electrophoresis)導入顯示應用,創造出第一張電子紙以來,電子紙就一直是廣為各方所看好的一項新興產品。在電子紙材料--電子墨水(E-Ink)市場上,目前以美商E Ink為產品能見度最高的供應商,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網路也最為穩固。
E Ink亞太區副總裁桑田良輔(Ryosuke Kuwada)(圖1)指出,以電子墨水材料製造的電子紙顯示幕具備輕、薄、低功耗、以及可撓曲等特性,因此對手持式裝置而言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解決方案。再加上過去兩三年來,電子紙顯示幕已進入大量生產的階段,因此得以迅速壓低成本。以新力(Sony)所推出的電子書閱讀器為例,從2005年的初代產品售價399美元,到2008年所推出的最新一代產品整合了無線區域網路、手寫輸入功能等額外功能,卻僅要價299美元來看,過去3年來電子紙成本降低之迅速可見一斑。
桑田良輔進一步表示,由於電子紙的成本快速下降,使得向來對成本極為敏感的低成本手機敢於率先採用電子紙作為主要顯示幕。在手機系統中的各項零組件中,螢幕模組向來是最耗電、也是最昂貴的零組件之一。若以電子紙取代液晶顯示螢幕,可以顯著降低手機的原物料成本之外,更可大幅延長手機的電池壽命。圖2為全球第一款採用電子紙取代液晶顯示螢幕的摩托羅拉(Motorola)F3手機。由於採用電子紙作為顯示螢幕,因此即便採用當時仍相當昂貴的電容觸控技術來實現超薄型外觀設計(機身厚度僅9毫米),其產品售價仍能廣為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民所得較低的新興市場所接受。
而在超低價手機率先採用電子紙之後,日本手機製造商也積極跟進,推出以電子紙作為第二顯示幕的機種。桑田良輔透露,在這些應用案例中,手機製造商所看重的特性不是低成本,而是電子紙優異的強固性。由於不含玻璃基板,因此電子紙螢幕對於外力衝擊的忍受程度,比液晶螢幕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螢幕要優異許多。在這類第二顯示幕應用中,由於螢幕位置多半放在手機上蓋外側,若螢幕對抗外力衝擊的能力不足,常會導致螢幕破裂或故障等問題。圖3為日本KDDI與日立(Hitachi)所設計,採用電子紙取代有機發光二極體作為第二顯示幕的手機。
先天不足有賴驅動元件補強
雖然電子紙具備諸多優點,但也有其先天劣勢。由於電子紙所採用的電子墨水,事實上是眾多可透過電泳原理來驅動的黑白染料顆粒,若要使畫素從全黑轉換到全白,必須驅動對應的染料顆粒分別上升與下降到畫素的頂部與底部才能完成。愛普生(Epson)半導體事業部全球電子書專案經理住田直樹(Naoki Sumita)(圖4)指出,根據愛普生所做的實測結果顯示,電子紙在黑白模式下,其畫素的反應時間約在260毫秒左右;而在灰階模式下,其反應時間更長達780毫秒。要解決反應時間過長的問題,除了從材料特性方面著手之外,電子紙的驅動控制器也可以提供助力,而這也是愛普生與E Ink兩家公司決定攜手合作的主因。
目前愛普生針對電子紙所推出的專用驅動器S1D13521B,其最主要的特點就在於內建16路驅動管線,可以透過平行處理的方式驅動畫面上的不同區塊,不像傳統序列式驅動必須先完成一個區塊的驅動之後再處理下一個區塊,因此可將電子紙的畫素反應時間從260毫秒降低到40毫秒以內。除此之外,由於電子紙是以取代實體紙張為主要應用目標之一,因此S1D13521B還可支援手寫輸入功能(圖5),以利於廠商開發允許消費者直接在電子紙上手寫作筆記的產品,也讓電子紙向全面取代實體紙張跨出一大步。
全彩電子紙誕生 人類文明史寫新頁
就像陰極射線管、液晶、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顯示技術前輩從黑白走向彩色一樣,電子紙朝向全彩化發展也是必然的趨勢。桑田良輔透露,現階段E Ink其實已經有能力生產具備全彩顯示能力的電子墨水,但E Ink內部認為,目前該產品的彩度與對比距離商品化上市還有一小段路要走,因此公司目前將該產品的上市時程排在2009~2010年之間。
桑田良輔認為,在全彩化電子紙上市後,不僅是可攜式裝置,包含公共資訊顯示、廣告看板、甚至平面印刷產業都將出現一番重大變革。因為在電子紙全彩化後,電子紙閱讀器不只能顯示文字印刷內容,連顯示彩色廣告都不成問題。在廣告商機的驅動下,平面出版業界將更有動力將自己的出版品進行電子化。
事實上,在美國亞馬遜書店仿效新力推出自家的Kindle電子書閱讀器之際,另一波平面出版電子化的浪潮也已經展開。全彩電子紙的出現,只是為這個趨勢錦上添花而已。目前亞馬遜書店共有十六萬冊電子書在線上販售,而且每本電子書的售價只有9.9美元;紐約時報也跟進推出電子版,每個月的訂閱費用同樣是 9.9美元(相較之下,印刷版紐約時報的訂閱費用為40美元/月)。
除了北美之外,包含韓國、法國等地的主流日報亦已推出類似的電子報紙,並與北美、韓國、中國等地的電子閱讀器製造商合作開發出對應的可攜式硬體,積極擁抱這波新潮流。
這波平面出版電子化的浪潮,除了將為電子產業帶來更多可攜式硬體商機之外,在與網際網路連結後,更將對人類文明的傳遞方式帶來深遠影響。
2008-10-15
奇景與聞泰結盟 搶攻LCOS行動投影手機市場
奇景光電今年初正式推出LCOS行動投影方案,除可獨立設計成行動投影機,還可廣泛應用於手機及筆記型電腦等多種消費性行動產品;目前已有數十家國際廠商導入多種應用領域,並有多樣終端產品在亞洲及歐美地區銷售。
由於看好行動投影未來商機,認為手機投影功能將是繼手機照相功能後,下一個殺手級產品,因此已有多家中國大陸白牌手機廠開始導入奇景LCOS行動投影方案。
聞泰集團也與奇景結盟,預計在明年初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LCOS行動投影手機等相關應用產品。
奇景表示,根據iSuppli調查,200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13億支,其中,中國手機廠商出貨逾1億支,中國手機設計方案商,無論是在出貨量及新應用的導入都佔有極關鍵的地位。
聞泰集團成立於2005年,2007年聞泰集團手機出貨達1800萬支,市場預期,2008年出貨量可望進一步達3000萬支的水準,占中國手機總出貨量近三成水準,居中國手機設計方案廠商龍頭地位。
隨著LCOS行動投影方案在中國手機應用市場逐步擴大,預期此方案將成為驅動奇景明年非驅動IC產品營收及獲利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